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深入研讀《建議》可以發現,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之前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過程中,在全會之后闡釋全會精神、提出貫徹落實要求時,也總是反復強調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際上,這三個“新”集中體現了《建議》的核心要義,也是我們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鑰匙”。
一、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同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時與勢的變化,建立科學的坐標體系,準確判斷所處的發展階段,合理確定階段性的目標任務,科學制定中長期規劃以指導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根據我們黨既定的戰略安排,“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2020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既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亦即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之年,因而也是兩個五年規劃的交匯之年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之年。隨著“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如期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又將處在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上,這是謀劃“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經濟社會發展所必須作出科學判斷和明確回答的重大問題。
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聽取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正是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作出了“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他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秉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評價“十三五”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從九個方面進行了概括。這些決定性成就,不僅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表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同時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客觀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薄斑M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毙掳l展階段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坐標,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作出這一重大戰略判斷,確立這一經濟社會發展新坐標,為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新階段謀劃新發展提供了根本依據。從根本上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科學謀劃和戰略部署,就是建立在“新發展階段”的基礎之上的。
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新發展理念就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黨的十九大明確將“堅持新發展理念”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笆濉睍r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充分證明,新發展理念完全是科學的、正確的。放眼“十四五”乃至更長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新發展觀念就是發展的指揮棒。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既是進一步化解我國經濟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及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必然要求。從化解經濟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來說,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繼續發展雖然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包括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等;膺@些矛盾和問題,客觀上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從實現“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來說,無論是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六個“新”的主要目標,還是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九個方面的遠景目標,都必然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正因為如此,《建議》不僅將“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堅持新發展理念”分別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而且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并總體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安排12個部分,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明確了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作出工作部署,真正體現了“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三、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加入國際大循環,逐步形成了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世界工廠”發展模式,對我國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蔓延,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迫切需要結合疫情防控對涉及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深刻闡述了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其中首先提出的就是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并首次明確提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他明確指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當前應對疫情沖擊的需要,是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薄按髧洕膬瀯菥褪莾炔靠裳h……擴大內需和擴大開放并不矛盾。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贝撕罅暯娇倳浻侄啻螐娬{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直接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寫入《建議》,并對此作出具體部署,這是一個具有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的戰略決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著眼我國即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與時俱進的主動作為,是長期戰略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薄皹嫿ㄐ掳l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睒嫿ㄐ掳l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暢通國內市場主導的國民經濟循環;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要堅持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要堅持更大力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使各項改革朝著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發力;要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堅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建議》中具有“綱領之綱”的重要地位,對我國“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要在正確理解把握的基礎上,做到思想認識上主動適應、工作舉措上積極謀劃、實際行動上認真落實。
總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三個“新”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深刻回答了我國進入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的坐標已經確立,新的導向已經確定,新的路徑已經指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鍵即將按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集結號即將吹響,我們要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號召,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頑強奮斗,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作者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特邀研究員)